买球新闻
maiqiu
全国统一免费咨询电话
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0000-0000
Q Q:1234567890
E_mail:admin@jufenghs.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买球培养高中生文化意识的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摘要:培养文化意识为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传统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依然存在如学习方式被动、情境不真实、内容浅层片面、中华传统文化及跨文化比较缺失等问题。针对此现状,本文以译林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Understanding Culture Through Music阅读教学为例,从文化氛围浸润、文化知识激活、文化内容理解、文化内涵探究和文化素养内化等方面阐述培养高中生文化意识的阅读教学实施。实践表明,这些包含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及迁移创新三个层次的活动设计有益于学生发展文化意识、提升学习主动性。据实践启发,教师应灵活运用多模态资源、优化英语教学文化氛围,加强活动真实性与多元性、丰富文化意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感知文化异同、汲取传播中华文化精华。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明,英语课程旨在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者相互交融,相辅相成。其中,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教育部,2020)。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独立存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也离不开英语语言的土壤,离不开英语阅读语篇。
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涵盖不同主题的语篇,呈现中外多元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在中外文化比较的情境下开展语言学习,发展文化意识,构建多元文化视角(王守仁、何锋,2019)。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相关文化知识,体验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培育中国情怀,彰显文化自信。因而,本文就培养高中生文化意识的英语阅读教学进行探究。
文化意识的发展目标如图2.1.1所示,其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教育部,2020)。
新课标将培养文化意识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国内许多学者已对高中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探究。买球平台例如,蒋次美(2018)认为,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信息积累、内涵理解、观念内化、知行合一的复杂过程,由此设计出文化意识培养的路径,包括文化与意识并行、深挖文化内涵、注重文化生成、发展文化活动课程、适应学生认知需求和建立系统的文化素材库。彭素飞(2018)经过实践探索,提出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本身须具有整合、渐进与比较三种意识。周大明和应玲(2019)则提出了英语文化教学的3C理念,即文化知识(Culture)、文化能力(Competence)与文化品格(Character)。
因此,教师在高中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时,应注重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对文化知识的积累与文化内涵的理解,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与迁移创新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中生成文化内容,吸收文化精华,发展文化素养。
依据对阅读课堂的教学观察,笔者发现如今教师对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应试教育环境、教材编写内容、传统教学方法、语言能力与资源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阅读教学课堂对文化意识的培养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其一,忽视学习者的文化背景、学习动机和认知能力等因素,文化意识学习主体客体化,主要体现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既定的文化知识;其二,教学活动程式化,缺乏真实场景,缺少深入性与系统性,导致文化知识片面化、碎片化、表层化;其三,重英语文化轻母语文化,欠缺中国传统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缺乏跨文化比较。
基于此现状,笔者选取恰当语篇,通过实践探究阐述如何进行指向文化意识培养的阅读教学,设计在真实文化情境下层层推进的学习活动,落实新课标对高中生文化意识的要求,全面发展核心素养。
本课例的教学内容属于译林新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The universal language,围绕“人与社会”的主题语境,主要讨论饮食文化、音乐作品、绘画流派和诗歌鉴赏,便于学生接触国内外优秀文化。其中,阅读版块语篇标题为“Understanding culture through music”,由两封交换生所写的电子邮件组成。第一封邮件由外国学生介绍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聚焦描述音乐与故事情节间相得益彰的匹配关系;第二封则是由中国学生介绍美国乡村音乐的特点,提及约翰?丹佛的名曲《乡村路带我回家》。两封邮件主题鲜明、结构清晰,生动地展示了《梁祝》和美国乡村音乐的艺术魅力,启发学生认识到音乐作为一种通用语言,可以帮助他们挖掘特定的文化内涵,促进跨文化交流。
授课对象是江苏省无锡市某重点高中高一平行班的学生,语言基础在无锡地区属于中等偏上水平,近一半的学生可以利用主题句归纳出语篇的中心思想,并通过略读和寻读定位信息。部分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活跃性、逻辑性和创新性,另一些学生则不愿主动进行深度思考、不习惯生成逻辑线将文章串联起来。课堂气氛不够热烈,主动表达观点的学生比较有限。同时,学生在生活中时常接触音乐,但由于对传统乐曲和具体的音乐流派缺乏了解,导致他们难以独立通过音乐鉴赏文化,用英语表达见解存在困难。因此,教师需基于文本搭好支架,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围绕音乐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层认知,鼓励他们高效参与课堂活动。
基于对教学内容及学生学情的分析,本次聚焦文化意识培养的阅读教学旨在达成以下三种层次的教学目标:
2. 应用实践类:即深入语篇,借助沉浸式的音乐体验,真实深入地鉴赏《梁祝》和《乡村路带我回家》,并运用所给信息表达相关观点;
3. 迁移创新类:即超越语篇,体味音乐所蕴含的文化意义,认识到音乐是一种具有文化意义的通用语言。
本教学案例充分考虑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设计了一系列融语言、思维、学习策略为一体的活动,活动包含学习理解、实践应用、迁移创新三个层次,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生成。活动设计的整体路径如图3.4.1所示。
此环节属于学习理解类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在真实文化场景下主动感知音乐文化,通过跨文化比较激活已有知识,为进一步理解做好充足准备。
学生观看班级的校园合唱比赛视频,在导入音乐主题的同时,触发亲身参与合唱的回忆,烘托温馨、文艺的氛围。随后,分享对合唱曲目《彩虹》和Remember Me歌词、曲调及对自己特殊意义的观点和感受。在此基础上,明确最终任务——给笔者写一封介绍其中一首歌的电子邮件。
此环节通过设定真实目标,创设音乐文化的主题语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他们沉浸在艺术氛围与音乐文化中开启语篇阅读。
此环节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给予学生欣赏全世界风格各异的音乐片段的机会,激活艺术文化背景知识,开拓文化视野,启发他们主动将音乐与特定的文化因素联系起来。同时,学生可以针对东西方音乐特征进行跨文化比较,感受文化多样性,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
此环节属于应用实践类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主体在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文化活动中兼顾整体与细节,全面、深度分析文化知识,探讨文化内涵。
学生依次对两封邮件进行细节理解与分析,分别利用表格和思维导图初步获取中国传统乐曲《梁祝》以及美国乡村音乐的信息,包括作曲家、歌手、乐器、历史、特征等。
此环节运用非连续性文本帮助学生梳理两封邮件的基本内容,理解《梁祝》与美国乡村音乐各方面的细节信息,对涉及的中西音乐文化内容有初步印象与了解,形成全局观,便于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同时,创造性地使用进度条标明当前所处的文本阅读步骤(进度条贯穿课堂全过程),提醒学生集中精力为最终任务搜集信息、储备所学。
针对第一封邮件,学生仔细研读文本,理解分析《梁祝》三个小节各自的情节和随之变化的音乐特征。同时,按顺序欣赏特定小节,并尝试画出曲线来显示音乐曲调和情感的起伏变化,生动地描绘出《梁祝》丰富的曲调特点与情感体现。随后,配合背景音乐概括《梁祝》的曲调变化与故事情节发展,积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表达方式,培养文化自信。其后,主动探究《梁祝》背后独特的文化意蕴—融合中西方音乐元素,从而意识到音乐作为一种通用语言的文化本质。
最后,学生以四人小组形式讨论对标题“Understanding Culture Through Music”的理解,结合邮件具体内容对音乐与文化的关系进行阐释,把握音乐的文化属性与超越国界的共性。
此环节积极借助多媒体资源,营造沉浸式的音乐欣赏场景,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体验两种风格的音乐,触发与文本关键内容的联结,从而更全面、深层地进行理解与赏析。同时,对所提问题链的思考及对标题含义的研讨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歌曲背后的文化意蕴,感悟中外优秀的音乐文化,意识到音乐无边界,借助音乐了解不同的文化,促进跨文化交际。
利用生成性板书进行总结(如图3.5.3.1所示),引导学生回顾文本的框架结构、关键内容等事实性信息及所表达的观点与情感。同时,启发学生讨论并补充“To me, music is/ means ...”一句,分享对音乐内容、情感及文化特质的深度理解。最后,用冼星海的名言及我校的音乐文化活动进行升华,联系真实情境,还原校园生活场景,内化音乐传递的文化意蕴,鼓励学生成为真正的“优雅生活者”。
课后作业中,必做任务为选择本班合唱曲目《彩虹》和Remember Me中的一首,利用所学内容给笔者写一封介绍此曲的电子邮件;选做任务为自主查阅、欣赏与中外文化联系密切的歌曲,针对该曲的文化内涵与同学们进行分享。
学生对照最终任务评判自己的学习过程,感知学习成效,促进自我监督、自我反思、自我调控与自主学习,从而在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内化。此外,前后呼应的作业顺承真实生活情境,鼓励学生拓展文化视野,并通过行为与表征形成文化素养,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文化知识。
译林新版《高中英语》教材涵盖丰富多样的话题,文化内容明显增多。教师应在相关单元主题语境下,挖掘拓展材料,协调开展多样、适切的文化内涵探究活动,如问答、演讲、展示、游戏、表演、讨论、制作、绘制思维导图、创造等开放式、互动式活动。这些活动需有连贯真实的情境,给予学生换位思考、深度思考、培养文化语用能力的机会。在活动过程中,能够通过分析与比较,感知中外文化知识;通过赏析与汲取,认同优秀文化;通过认知与内化,加深文化理解;通过行为与表征,形成文化素养。
理解外国文化需在与本民族文化的对比中进行,然而学生往往侧重单方面获取英美文化信息,忽略运用所学将本国的优秀文化传递给他人和世界,从而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症”。要想改变这种文化失衡状态,学生要熟悉西方国家的自然风光、历史地理、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和风土人情,也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为基础,以平等交流为目标,“取彼之长,补我之短,以我之花,添彼之锦”,汲取中外文化精华,坚守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例如,本册选择性必修一教科书涉及《梁祝》、中国美食和清明上河图,必修二涉及太极和春节团圆饭、选择性必修二涉及中医针灸,选择性必修三涉及的丝绸之路,通过在英语语言课堂融入以上中华世代相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感悟文化内涵,提升文化交融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在发展学生文化意识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文化背景感知、文化知识积累、文化内涵探究、文化观念比较、文化价值内化的过程,教师可以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及迁移创新三个层次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下主动感知文化,激活文化背景,深度分析文化知识,探讨文化内涵,内化文化素养,以针对性解决学生主体性不够、文化活动表层化及缺乏中华文化表达的问题。如此,学生才能通过学习英语来开拓视野、了解世界,并且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增强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1]蒋次美. 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困境与路径[J]. 教学与管理, 2018(22).
[2]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3]彭素飞. 聚焦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8(10).
[4]彭晓燕.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26).
[5]王守仁,何锋. 2019版普通高中英语(译林版)教材体例与编写特色[J]. 基础教育课程, 2019(21).
[6]王智敏,董艳. 后方法视域下英语教学文化意识的培养[J]. 教学与管理, 2020(36).
[7]周大明,应玲. 英语文化教学 3C 理念与实践[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9(4).